操作不當讓牙醫師掉價?2025牙醫診所社群經營陷阱
接續上一篇「2025牙醫診所品牌定位疑似假議題小心網路行銷陷阱」的解析,讓我們看看市場上多數行銷廠商提供的牙醫行銷服務之二:
「代為經營網路社群媒體與互動(地標、FB、IG、脆、YT)」
這幾年網紅當道,網路社群行銷蔚然變成主流,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來臨,我們隨便滑手機都可以看到牙醫診所院長、牙醫師的短視頻,甚至牙助與牙醫師一起跳難看舞蹈的視頻,感覺牙醫診所愈來愈像海底撈了。誰在剝下醫師的聖袍讓他變成素人呢?就是一群毫無品牌定位概念的專業網路行銷公司。
接下來,讓我們分門別類的談談幾種社群成功經營的可能性,以及需要的專業與預算規模。
地標商家與評論
Google地標已經是台灣門店型生意必備的操作項目,六都地區牙醫診所密度高,Google 地標排名爭奪激烈,導致行銷成本上升,效果卻逐漸遞減。由於地標星等、評論對網友的觀感影響頗大,為了快速累積好評,有些診所使用AI罐頭留言處理、診後Line介面鼓勵病患留言或委託行銷代操公司大量灌水等等,導致評論星等數與內容過於虛假,弄巧成拙反而失去可信度。
由於病患不爽或情緒性負評、競業診所搗蛋等因素,地標負評成為可怕的行銷惡夢,診所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回覆澄清。現在醫療產業亦被視為一種服務產業,病患自覺話語權很大,所以有理說不通,或是秀才遇到兵的事經常發生,令診所頭痛不已。這種吃力難討好的事,竟然有網路行銷公司毛遂自薦幫你處理。讓我們看看一般情況下,他們的手法是什麼:
- 人海灌入正評,利用大量人頭帳號(有時來自海外或代購帳號),集中在短時間內留下五星好評
- 罐頭評論模板,使用固定格式的好評內容,如「醫師很專業,環境很乾淨,牙助姐姐很溫柔,看牙都不用等」等,充滿不可思議、毫無真實性的互動描述
- 負評清洗,透過申訴或帳號操作,試圖移除真實病患的負評
- 評論代寫服務,代操公司利用AI撰稿並安排帳號發表長篇大論作文比賽,甚至貼上診所照片以資憑證的手法
這種作法會讓診所擁有一種毫不真實的地標情境,星等攻頂達到台灣最高的五星級高度,正評一面倒,院長帥、醫師好、牙助俏、病患更是嚇嚇叫,市場上自豪這種地標的牙醫診所院長確實不在少數。其實現在很多網路病患看到這種地標,心裡就會自動提高警覺,畢竟大家已經被餐廳、咖啡廳、民宿的虛假地標雷到幾乎懷疑人生了。現在的牙醫診所地標代操業者,就是以前代操各種餐廳、咖啡廳、民宿地標的業者,所以,你懂的。
很多院長在問,如何才能找到適合的地標代操業者呢?其實很簡單,只要用心的檢查以下五點即可。
- 熟知法規程序:確認對方熟知醫療法規與診所相關SOP程序
- 要求提供過往地標評論維運案例:例如星等提升曲線、評論語意分析報告。
- 從案例檢視其照片拍攝作品集:是否能呈現您診所期待的專業感與溫度。
- 從案例確認其虛構評論的真實性:避免使用AI作文或罐頭評論。
- 確認帳號頭像是人臉帳號:避免使用AI圖片人或是外國人。
台灣好醫生團隊建議,先從短期委託開始嘗試,至少您可以保有隨時中止與換人的選擇,一般而言,多換幾家總是沒錯,總會找到在當地能配合的業者。
臉書與一頁式廣告
經過台灣好醫生多年的教育推廣,多數牙醫診所已經接受 ”診所粉專” 其實是沒有必要經營的,每天用心發文更是毫無意義,因為臉書從2017開始就幾乎沒有自然觸及了,所有的觸及都必須付費才會發生。所以,接下來讓我們集中討論有關一頁式廣告的部分。
台灣好醫生市場研究中心發現,2025年臉書出現大量低價植牙診所的一頁式廣告,形成某種錯覺,好像牙醫診所找到一條有效宣傳新道路似的。2025年4月開始,接續出現很多”活動式假牙”、”牙周水雷射”、”止鼾牙套”等臉書一頁式廣告。其實從專業角度來看,低價植牙的臉書一頁式廣告成功,並不是廣告方式的成功,而是”低價”成功了。不相信,你買個"高價值牙"一頁式廣告看看成效?
這些幫牙醫診所代操一頁式廣告的行銷業者,多數有以下缺點,牙醫診所院長們必須多加注意:
- 一頁式廣告模板化程度高,製作快速、成本低,成為代操業者的首選工具
- 陽光老人偶+聳動大標題字,廣告內容風格相似,同一家代操公司的客戶間只更換診所名稱與照片
- 常以心得分享、病患體驗、牙齒美白知識、植牙流程、無痛植牙體驗等主題包裝實際的療程推銷,企圖模糊醫療廣告法規界線。
- 若主管機關加強查核,診所可能面臨行政處分或名譽受損。
臉書一頁式廣告的興起,是因為當時臉書廣告CPM(每千次曝光成本)逐年上升,電商業者不再只求曝光,而是希望每一次點擊都能導向購買,為了更有效的利用廣告預算提高轉換率,所以改投"轉換導向策略"的一頁式廣告。
問題是多數院長經營的是一間牙醫診所不是電商,醫事法規定你不能天天搞假牙打七折、矯正周年慶滿千送百、牙齒美白下殺祭、院長跳樓大拍賣、植體出清存貨回饋價的電商促銷遊戲。反過來說,如果電商業者沒有"價格或功能"的必殺優勢,一頁式廣告也是枉然。總結來說,正常的牙醫診所價格、療程、服務都差不多,很難有"價格或功能"的必殺優勢,所以診所要不要採用一頁式廣告的行銷方式,您自己判斷吧。
Instagram 與 Youtube
對牙醫診所來說,instagram既是機會也是挑戰。從優勢方面來看,IG 是台灣學生與年輕上班族最常使用的社群平台之一,IG 廣告可依地區、年齡、興趣精準鎖定潛在病患,搭配療程分群素材可有效降低名單成本特別適合推廣美齒、美白、矯正等動態療程。
缺點是多數診所無專職社群人員,無專業攝像人員,導致多數診所使用罐頭模板,使用手機廉價的攝影剪接,造成限時動態廣告不夠吸睛,互動性差,無法獲得年輕病患青睞。
在Instagram上行銷成功的行業依序是:
- 藝人、歌手、演員、網紅:名人隱私效應,具有高度娛樂性與話題
- 美容、時尚、造型行業:高度視覺導向,年輕族群集中,示範成效佳
- 餐飲、甜點、咖啡行業:食物美照吸睛,限動可推新品與活動
- 健身、健康、瑜伽行業:可結合教學影片與個人品牌,互動性高
- 旅遊、住宿、景點行業:景色吸睛,適合故事敘事與UGC分享
- 攝影、設計、裝潢行業:作品視覺展示平台,美輪美奐有意思
雖然我們知道多數牙醫診所並沒有上述這些行業的內容特質,但是如果您還是要硬著頭皮一試,台灣好醫生團隊建議您不要為了節省成本而自行粗製濫造(Youtube亦同),視覺影像代表您的門面觀感,最好還是尋找專業影像公司或攝影師拍攝(如果您自己無法判斷團隊作品的美感或專業性,可以把作品丟給AI去解析,看看拍得好不好,他會給你有關視覺方面的公平評析)。然後委託專業投廣的業者下廣告,效果可能會好一點點。
順帶一提,男醫師不夠帥,別做IG,女醫師不夠美,也別碰IG,診所裝潢不夠品味,設備不夠駭人,也不做IG較好。現在IG上內容豐富,要搶限動效益,確實需要異於常人的傲人本錢才行。
拍攝Youtube影片時,也要避免如下所列,某些網路行銷公司過激的拍攝企劃:
- 過度煽情的人設敘事:視病如親固然感人,但太過故事化可能讓觀眾懷疑真實性,尤其在醫療領域,誠信比戲劇張力更重要。
- 高互動性、娛樂式影片結構:雖可吸引眼球,但若缺乏教育性或專業內涵,容易讓診所失去值得信任的醫療提供者定位。
- 縮圖與標題過度吸睛:類似"震驚!牙齒矯正竟然如此痛苦?"的過激標題風格可能引發反感,不符醫療倫理,也降低患者信任。
Threads(脆)
台灣好醫生團隊發現,部分牙醫診所近來瘋狂地在脆上面發文,針對這種互動效果差,但是還是有人發的現象,毒舌一點的解讀是:
平台紅利焦慮:怕錯過新機會,Threads 剛推出時被視為下一個 Instagram,許多牙醫師擔心錯過早期紅利,搶先佈局。即使互動差,也希望先卡位,等平台成熟後能享受先行者優勢。
同儕壓力與模仿效應,某些牙醫師看到同行在發文,擔心自己沒跟上趨勢會顯得落伍。尤其是診所品牌經營者,常會模仿其他診所的行銷動作,形成大家都在做,我也不能不做的心理。
品牌曝光 vs. 轉換的誤解,有些牙醫師認為只要有曝光就好,即使沒互動也算是維持存在感。但這種存在式行銷反而會讓品牌形象變得模糊或廉價。
個人表達慾望與自我定位,某些牙醫師將 Threads 當作個人發聲平台,分享診療日常、生活趣事,並非純商業目的。雖然互動不高,但對他們來說是建立自我人格的一種方式
其實,在專業行銷行業的看法中,脆目前確實是不太適合拿來作為行銷的工具,因為它具有以下的結構性缺陷與致命缺點。
買廣告才有流量:類似臉書與Instagram的機制,在開放廣告投放之後,自然觸及率嚴重下滑,一般貼文呈現無互動的狀態。
網軍充斥:被大量政治網軍盤據,各種假新聞充斥,商業口碑貼文增多,平台的趣味性與獨特性正逐漸消失中。
演算法不穩定:觸及率非常難以預測,脆的推播機制尚未成熟,貼文觸及高度依賴互動率與時機,容易限流。系統降權不夠透明,導致貼文曝光受限。
牙醫診所院長或是牙醫師要經營脆,當作個人娛樂倒也無傷大雅,因為上述的原因,台灣好醫生團隊的建議是,脆–完全不用考慮委託行銷公司代操。
總而言之,想要委託網路行銷公司代操各種社群平台,牙醫診所確實需要做很多功課,並不斷地更換合作對象,最終才能找到足以信賴的專業夥伴。如果你的目的只是為了增加診所的網路病患與增加診所自費收入,除了地標之外,經營其他社群實在是一種繞了非常遠路的策略,還是直接尋找網路新病患捷徑比較快而省力。
台灣好醫生 市場研究中心 特稿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