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品牌爭相競逐,牙齒矯正市場競爭升溫
(本站訊) 由於全球美學需求不斷增長,隱形矯正市場在這幾年當中預計將以13%左右的速度穩定成長,台灣隱形矯正市場也正方興未艾。台灣牙材商機以植牙、牙冠需求為大宗,各佔20%,在矯正牙材方面,因近年隱形矯正異軍突起,讓矯正材料超車前者,已達到21%的佔比,尤其以隱形牙套成長最大。國內外隱形矯正牙套品牌紛紛角逐市場,企圖在這波萌芽的龐大商機中擴大市場占有率。
2012年對全球隱形牙套產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,因為全球醫材巨頭隱適美的隱形牙套專利保護到期,正式開啟市場競爭,讓更多品牌得以加入戰局。根據趨勢報告分析,2021年全球隱形矯正市場規模已達31億美元,預計到2027年將成長至63億美元,2022年至2027年的年均增長率預估為12.6%。這顯示隱形矯正已成為牙齒矯正領域的主流趨勢。
民眾對牙齒醫療健康的重視,以及對牙齒美容及矯正的認知提升,成為推動全球隱形矯正市場成長的關鍵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2022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90.7%的牙科醫師認為,近年來美容牙科手術的需求正持續增加中,而台灣美容牙科市場也正飛速成長中。各家隱形矯正為了因應不同族群需求,依年齡劃分為兒童、青少年及成人,甚至提出微矯正的概念,希望透過提供更全方位的矯正選擇及準確性,來提昇民眾對牙齒矯正的接受度,爭取目標市場民眾的指名使用。
疫情過後民眾逐漸脫下口罩,也有可能是隱形矯正牙套市場成長的原因之一,特別是青年、OL上班族較追求美觀與便利,初次矯正使用外,隱形矯正也鼓勵患者以隱形矯正牙套進行二度、微矯正與局部的矯正,隱形矯正品牌多角度切入市場也正符合牙科美容的趨勢。台灣牙材3D列印技術成熟,在看準隱形矯正市場高成長的商機下,勢必會吸引更多台灣牙材公司轉投入隱形矯正牙套的研發生產,未來隱形矯正牙套市場競爭將更趨於白熱化。
為搶攻隱形矯正市場,除了上述以年齡分眾的商品外,價格上也打出比傳統矯正還要便宜的行銷策略。目前市場仍以美國品牌隱適美( Invisalign )為最多患者選擇,是最早推出隱形牙套的品牌。其他主流品牌還有5、6家,其中ClearCorrect 可麗瑞為美國知名植體品牌Straumann集團旗下的隱形牙套,是美國第二大隱形牙套品牌,在2019年正式進軍台灣市場。宜可麗( eCligner )隱形牙套則源自韓國;時代天使(Angelalign)為2003年在中國創立的隱形牙套品牌,擁有龐大的東方人口腔數據資料庫。舒服美(SOV)則是台灣品牌,強調在台製作快速交貨,同時提供即時的諮詢服務。最後是2018年成立,來自新加坡的隱形牙套品牌-綻雅,市場上除了綻雅有10萬以下商品外,其他品牌費用則在12-30萬之間。
選擇隱形牙套的原因,除了美觀和方便外,更多人因為其自由度與舒適感而選擇它。然而,隱形矯正的價格通常比傳統矯正高出許多。根據一份業者報告,超過七成的患者表示,由於隱形牙套的費用過高,並不會選擇這種矯正方式。為了應對這一挑戰,一些隱形牙套品牌採取低價與靈活付款方式作為行銷策略。例如,強調輕矯正的台灣YA!Smile隱形牙套品牌,針對輕度矯正或希望局部改善、微調齒列的患者,推出短期專業療程;OLigner歐耐恩隱形牙套則為18至40歲的年輕族群提供低價起跳的美學微型矯正套餐;而綺麗雅則以「日本每3人就有1人選擇」為口號,推出無手續費、零利率的隱形牙套,讓小資族也能輕鬆負擔。
2024年,台灣隱形矯正市場風起雲湧,國內外品牌各出奇招,部分品牌更是透過網路直接招攬病患,揭示著隱形矯正商品化的時代已經來臨。在龐大行銷資源的推動下,市場資訊混亂不清,品牌特約診所的推波助瀾讓局勢更加複雜,美容牙科市場即將面臨類似美容醫學領域的混亂局面。這些亂象讓牙醫與病患都陷入困惑。關於不同品牌的矯正成功率、價格合理性、功能優缺點等各方說法不一,對矯正專科醫師而言更是帶來極大困擾。這場隱形矯正品牌市場競爭,正悄然在台灣無煙硝的情勢下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