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醫診所迎來2025年底淡季潮,第四季新病患數成為衰退觀察指標
年底通常是牙醫診所的淡季,多數人忙於年終工作、節慶活動或返鄉計畫,減少非急迫性醫療預約,部分民眾傾向將牙科療程延後至年初處理,導致診所預約量下滑,出現醫事人力過剩的情況。台灣好醫生研究指出,今年診所病患預約率下滑,診所網路曝光不等於到診病患量的現象,將對第四季的診所業績形成極大的經營壓力。
年底前,網路購物折扣促銷、旅遊美食、節慶活動類的網路廣告吸引了多數網民的注意力,導致牙科廣告網路曝光率降低,而診所因新病患數量減少,每月營收可能明顯下滑,而高單價療程如植牙、牙齒矯正、美白的需求減少,診所獲利結構向虧損傾斜。
2025年台灣大環境不佳等因素導致消費力陷入停滯期
民間消費力不見成長:
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的2025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 - 氣象乍好,審時度勢報告中指出,前五個月零售業營業總額年增僅0.10%,汽機車、服飾等銷售皆出現衰退。
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滑:
受美國關稅政策震盪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影響,企業提前拉貨後動能減弱,出口與投資轉趨保守,影響整體經濟動能。台灣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NMI)連續數月呈現緊縮,民眾對未來六個月展望悲觀。
通膨壓力如排山倒海而來:
食物、房租、電力、交通、醫療保健等價格持續偏高。而新台幣升值與水電補貼退場,造成企業成本上升,進一步轉嫁到消費者身上,加劇物價上漲預期心理,民眾剩餘實質可支配所得下降,進一步壓抑消費意願。
病患告白:「不是不想看牙,是根本不敢看」
2025年,台灣整體社會經濟疲弱的現象已經發生,民眾消費信心低落,民眾面對經濟不確定性,傾向延後大筆支出,包括高額的自費牙科療程、醫美、健檢等。原本是牙科主力客群的55歲以上族群,在不穩定環境下更傾向保守消費與延後療程。
近期在Dcard牙齒矯正版,牙醫師們針對「空診、沒病患」現象的討論,反映出2025年牙科產業正面臨結構性的萎縮危機。「整天只有一個病患,還是洗牙」,多位牙醫師分享自己從早到晚空等,甚至連基本健保項目都難以填滿。「矯正療程停滯,病患說等過年再說」,自費療程如隱適美、骨釘矯正等被病患延後,導致診所現金流緊縮。甚至有牙醫師坦言有些院長考慮縮編或轉型。
站在病患的角度,Dcard網友表示「看到太多診所廣告反而不敢選」,對牙科的行銷愈來愈反感,病患對限時優惠、明星療程、權威醫術等話術產生警戒,認為越推越害怕自己被當盤子。也有Dcard網友的回應,不是不想看牙,是「不敢看牙」,「我也想矯正,但最近真的沒錢」,多位網友坦言經濟壓力大,矯正療程被迫延後。「診所太多不知道怎麼選」,網路牙科行銷廣告爆炸導致選擇困難,反而決定觀望。甚至有網友「怕被推銷,乾脆不去」,表示對牙科診所的行銷手法感到不安,寧願延後就診。
儘管大環境不佳,Dcard上卻也有高雄地區的牙醫師提到「要不要考慮來南部,我們診所一個診NP就超過兩個好多,快累鼠」,「每次一開診過不到半小時,我就要趕快去跟櫃檯說,不要再接了看不完QQQQQ」,不同地區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現象。
病患大出走!2025 年牙科市場的「七%」生存危機
除了大環境造成的震盪之外,台灣好醫生市場研究中心2025年第三季的牙科網路病患報告顯示,第三季到站牙醫病患數較第二季猛烈成長7%,顯示第三季有約3萬名病患捨棄原就醫診所,另尋新的診所進行診療。研究分析特別提醒牙醫診所院長們注意,第三季六都牙醫病患的大量異動,勢必進一步惡化多數牙醫診所的經營狀態。在台灣好醫生對市場的長期監控數據中顯示,未來新病患的爭奪將成為同區域診所同業競爭的關鍵,得新病患者獲利無虞,無法從市場取得新病患供給的牙醫診所,2025年將是由盛轉衰、由獲利變成長期虧損的關鍵轉折點。
台灣好醫生建議各牙科診所院長,清點今年的每月新病患數量,繪製出趨勢曲線,確認自身診所是處於成長或是衰退的趨勢中,並及時進行改善。出現新病患取得困難的診所,歡迎聯繫台灣好醫生團隊,為您提供必要的協助。
台灣好醫生 市場研究中心 特稿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