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牙失敗可能是選錯牙醫診所和牙醫師,植牙醫師這樣挑
目錄
(縮小目錄)
植牙是一項高精密度的治療,雖然號稱「15~20年」,但實際上失敗率並不低。許多病患在植牙後出現疼痛、鬆動、無法咬合、牙齦發炎甚至植體脫落等問題,往往要再花一筆費用重做,還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長期影響。植牙失敗的原因,除了患者本身的條件,選錯牙醫診所和牙醫師也是一大關鍵。
植牙不是單靠「設備好」就夠,醫師經驗與判斷才是關鍵
許多診所會強調使用進口植體、電腦導航手術、無痛技術等設備優勢,設備固然重要,但真正影響植牙成敗的關鍵,是醫師的專業判斷與臨床經驗。例如:
- 是否正確評估骨質與咬合條件?
- 是否了解患者全身性疾病、服藥史等風險?
- 是否根據條件設計出合理的植牙位置與角度?
這些細節若判斷錯誤,即便設備再先進,也無法補救後續的失敗風險,因此建議優先選擇重視評估與診斷流程的醫師,而非只強調技術設備的診所。
(延伸閱讀:八大人工植牙植體品牌比較)
挑錯醫師可能會發生什麼事?
以下是常見的植牙失敗案例:
- 植體置入位置錯誤:若植體角度或深度不正確,可能造成假牙咬合不穩、偏位,導致吃東西時咬不緊或咬合偏斜,甚至產生咀嚼疼痛與下顎關節問題。
- 忽略牙周病控制:若未先處理潛在牙周病,植牙後易因細菌感染導致牙齦紅腫流膿、骨頭吸收,植體會逐漸鬆動,最終可能需要拆除重做。
- 未評估骨質條件直接植牙:若骨量不足卻未補骨,植體可能無法牢固固定於骨頭內,不僅初期癒合失敗,還可能在數月內脫落或引發發炎。
- 過度推銷高價療程:部分醫師未充分說明治療選項,直接建議拔牙植牙,讓病患錯失保留原牙的機會,徒增不必要的費用與手術風險。
這些問題,與其說是「治療失誤」,更像是醫病之間溝通與專業判斷的落差,因此建議就診時多詢問治療選項與風險,並選擇願意耐心說明的醫師。
(延伸閱讀:平價植牙的風險與隱藏成本)
如何挑選植牙醫師?四大原則請記好
- 專科背景與經驗:建議優先選擇具有牙周病科、贋復牙科或口腔外科專科訓練的醫師,因植牙治療往往涉及牙周處理、假牙製作及骨質重建等多重技術。如果醫師擁有專科執照,或曾擔任教學醫院的專科訓練指導,整體風險控管與治療品質會更有保障。
- 手術經驗與案例:有實戰經驗的醫師通常能處理各種複雜案例,降低手術意外與失敗風險。建議選擇能清楚說明過去植牙經驗、並提供實際成功案例的醫師,從中了解其專業能力與處理細節。
- 治療計劃與溝通能力:一位值得信賴的植牙醫師,會在術前詳細說明治療流程、預期成果及潛在風險,並且願意花時間了解患者需求,用病患聽得懂的方式清楚溝通,幫助病患安心做出正確決定。
- 注意醫師動向:有些植牙醫師可能會在多間診所輪診,或短期駐點後離開,這可能影響後續追蹤與術後處理的連續性。建議事先與診所確認醫師是否有離開的計畫以及未來的去向,確保遇到問題時找得到原主治醫師。
術前諮詢、術後追蹤同樣重要
選對醫師只是第一步。優質的診所會提供完整的術前評估、術後追蹤與衛教指導。這包括:
- 術前X光、3D斷層掃描分析
- 術後定期回診、牙周保養規劃
- 飲食、刷牙、清潔方式的指導
有些植牙雖然一開始成功,但若忽略術後照護,依然可能導致失敗,因此選擇有長期服務與責任制度的診所更有保障。
植牙成功與否,不是靠「價錢高低」、「診所漂亮」來判斷,而是來自醫師是否具備完整的評估能力、臨床經驗與責任感。與其事後補救,不如一開始就選對植牙醫師。別讓一次錯誤的選擇,變成長期的遺憾。花點時間慎選植牙醫師,才是真正聰明又安心的做法。
撰文者:台灣好醫生編輯團隊